供應商社會與環境管理流程 | ACER ESG
管理流程
我們採用 RBA 行為準則,亦參考 RBA 的供應商導入流程,並運用多種管理方式進行供應商的社會與環境管理,也利用多方管道與供應商溝通並協助其提升能力。供應商的社會與環境管理流程包括導入、評估、確認、持續改善等四大階段,透過不同階段的管理措施,宏碁與供應商在社會、環境等議題上共同努力,建立永續的供應鏈。新進供應商須通過社會與環境責任的風險評估,並簽署 RBA 行為準則符合性聲明後,始為正式供應商。
供應鏈社會與環境管理流程圖
風險評估一
我們依照供應商工廠的國家/地區風險、行業風險、產品風險和重要性,初步篩選供應商的風險。將篩選出的供應商納入下一階段的管理。
供應商行為準則符合性聲明
我們要求供應商簽署「供應商行為準則符合性聲明」,供應商需符合RBA行為準則,並配合宏碁的要求提供社會與環境相關資訊,同時也必須確認本身及其供應商之營運符合RBA行為準則。此外,我們也將相關條文加入採購合約中,要求新進供應商簽署。
供應商自我評估問卷
所有在「風險評估一」呈現中高風險的供應商,均須填寫「供應商自我評估問卷(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AQ)」,針對勞工、健康安全、道德與環境等四大面向進行自我評估,作為我們管理供應商社會及環境責任風險的基礎。
風險評估二 (書面稽核)
我們參考供應商自評,並根據先前稽核的結果、工廠所在地的風險程度、供應商與宏碁的業務關係,同時將利害相關人的關切重點納入考量,進行第二階段的風險評估。採書面稽核,搭配電話或視訊行之非現場稽核方式執行。
現場稽核
我們鼓勵供應商主動參與 RBA管理的有效性稽核程序(Validated Audit Process , VAP),以減少供應商面對不同客戶現場稽核的負擔。部分新進與潛在高風險顧慮的供應商則輔以委託第三方驗證公司進行供應商社會與環境責任的稽核,並由宏碁稽核管理人員主導 ,採行完整的RBA稽核工具,以達宏碁主導管理及第三方客觀稽核的雙重目的。
改善行動的確認
我們要求供應商在收到稽核報告的30天內,依據稽核發現事項,提出書面的改善及預防報告(Corrective Action Report , CAR),由宏碁的稽核管理人員進行書面審核,並於次年的現場稽核進行現場確認。
溝通
我們與供應商為緊密的夥伴關係,在社會與環境上的責任亦然。我們藉由各項議題工作小組、年度供應商ESG溝通會議(Supplier ESG Communication Meeting),以及季度業務審核會議與供應商針對各項ESG議題進行雙向溝通。
教育訓練
除了要求供應商符合當地法規與宏碁的規範外,我們也提供最新的社會與環境責任的趨勢與教育訓練,以提升宏碁供應鏈因應永續發展挑戰的能量。
激勵與汰劣
為提升供應商的永續發展管理績效,宏碁依季度評核結果建立了獎勵和淘汰機制。評核考量六個維度,將供應商分為五個等級,識別並獎勵表現優異者,增加其採購和合作機會,淘汰表現不佳者,以精進供應鏈整體能力。
新進供應商評估
新進供應商須通過社會與環境責任的風險評估與供應商自我評估問卷,並簽署RBA行為準則符合性聲明後,始為正式供應商。
供應商篩選機制與分級管理措施
供應商篩選與評核
依循宏碁供應商社會與環境管理流程執行供應商篩選與評核。一階供應商篩選包括國家/ 地區、產業與產品風險。而供應商評核包括營運、治理、社會與環境,評分方式採RBA 自我評估問卷(SAQ)。 二階供應商的風險由一階供應商負責評估,其篩選要件包括材料屬性、採購金額與ESG 風險等要素。
供應商篩選 | 風險與評核要項 | 涉及之相關議題 |
篩選要項 | 國家/ 地區風險 | 法規環境、勞工條件、資源和地理環境 |
產業風險 | 產業特定製程、職場環境與安全 | |
產品風險 | 低碳製造、能源效率、供應鏈管理與責任礦產 | |
評核方法 | 營運相關 | 市場領導地位、關鍵技術、品質與多元生產基地 |
治理 | ESG 資訊揭露、反腐與廉潔、資訊保密、利害關係人溝通與供應鏈管理政策 | |
社會 | 人權、道德、健康與安全、勞動實務、責任礦產、勞動工時管理及訓練 | |
環境 |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碳管理績效、溫室氣體排放與分配、能源與再生電力使用、碳足跡、有害物質控制、環境法規遵循、廢棄物管理和生物多樣性 |
重要供應商評鑑
供應商類別 | 重要供應商家數 | 經審查具重大潛在負面 影響的供應商廠商家數 | 重要供應商佔採 購總支出的比率 |
一階供應商
| 25 | 3 | 82% |
非一階供應商
| 129 | 24 |
|
供應商總家數 | 154 | 27 |
|
所有重要供應商皆須進行現場稽核,並針對缺失項目採行改善行動(CAP)。稽核結果經審查後篩選出具重大潛在負面影響的供應商廠商家,邀其參與供應商能力提升活動。
供應商晉用與激勵汰劣機制
為加速並提昇供應商的永續發展管理績效,宏碁建立了供應商獎勵和淘汰機制,以季度評核結果做為獎勵和淘汰的依據。
透過季度評核考量六個維度,其中包含供應商核心能力及永續發展,將供應商評比分五個等級,以識別可持續發展及表現突出的供應商,提高其採購比例及給予新產品合作機會,並淘汰表現不佳的供應商,以精進並完善公司供應鏈。
獎勵機制
- 評價維度:品質、創新/ 技術、速度/ 回應、交付、成本、風險和 ESG
- 評價級別及分數:從各維度的評分,可分為五個級別,從 A (>=90 分),B (89 分~80分),C (79 分~70分),D (69 分~60分),E (<60 分)
- 頻率:每季一次
- 獎勵措施:連續三個季度被評判為 A 級以上之優秀供應商具有較高的採購比例及新產品優先採用。
汰除/ 退場機制
對於D 級或以下的供應商,除了視情況降低他們的採購比例外,也同時要求其制定改進計劃和執行定期的審視機制。淘汰機制如下:
- 若連續二季度排名D 級或以下的供應商將被要求接受供應商選擇與管理的重新評估。
- 若連續三季度獲得E 級的供應商,在公司評估討論會檢討後,可能被取消未來合作的資格。